铝合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铝合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地名记忆南门外找清濛古桥官道与番客-【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2 21:48:50 阅读: 来源:铝合金厂家

闽南网2月26日讯 古时,泉州城南郊有一处常年生长着清脆碧绿的植物——芒萁。尔后陆续有人拓荒聚居,遂成村落。芒萁俗称菅(jiān)芒,当地人逐渐以“青芒”称呼地名,至今村里还有一角落名“菅芒顶”,近代华侨往来书信逐渐演化为清濛。

清濛村

如今,清濛人自己也困惑,许多荣耀的记忆,官道、牌坊、官员墓、清濛桥等,在村落的改造中逐渐被吞噬。希望后生能了解清濛厚重的过去,至少,别淡忘这个地名。

清濛村老旧的红砖房,被收拾得齐整干净

——推荐人:晋江池店镇清濛村张启欣

曾风光的“四层楼” 燕尾脊已塌一半

清濛村是寻常的红色调为主的闽南村落。

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清濛村人张启欣,手写了一封长长的推荐信,寄给了本报《地名记忆 守望乡愁》栏目。他笔下的深情满满,说的都是清濛村。

从2012年开始,清濛村有一半的村落拆迁改造,另一半住着人。稍显老旧的红砖房院,被收拾得整洁清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三两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华侨建筑。

我们带着信件拜访了张先生和清濛村。他介绍,最典型的华侨建筑是“四层楼”和“八卦楼”。建于1932年的“四层楼”,新中国成立前充当过晋江四区的区政府办公场所,还有解放军的师部入驻过,就是看重了这建筑的居高望远。可惜现在水泥为主体的建筑已成了危房,燕尾脊屋顶坍塌了一半。整座楼无人居住,不过看外观,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恢弘。

另一座华侨建筑“八卦楼”,中西合璧耸立在宗祠老厝前。主人不在家,我们透过铁门,看到了被收拾齐整的庭院。

你知道“清濛番客”“清濛番客婶”吗?

张启欣说,“清濛番客”和“清濛番客婶”曾是泉州著名的群体称呼。他的说法得到泉州侨批研究者黄清海的证实。黄清海介绍,清濛华侨寄往家乡的侨批,信封上总要注明“泉州南门外”或者“晋江南门外”,“清濛”也有很多种写法,比如“青芒”、“青蒙”等。他收藏的侨批中还有盖着印章的,可知清朝末年清濛因为华侨众多,还曾经专门开设信局。黄清海曾凭着印章的名字到清濛寻找过信局的踪迹无果,估计信局建筑已无存。

村里的华侨以旅居菲律宾、印尼的居多。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的石板村路,是旅居印尼万隆的清濛华侨郑金针捐资的,并修建了“怀乡亭”、“朝圣亭”供行人休憩。菲华抗日义勇队队长沈尔七也出生于清濛村,他向华侨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前线,又回国参加斗争。如今沈尔七故居依然保留在清濛村内,门前高大的古榕苍翠。

担任菲律宾中华商会第26届会长的巨商郑焕彩也出生于清濛,幸运的是在村落拆迁中,他的故居被整体移至晋江五店市。郑焕彩故居始建于清末,古宅为五开间二进深硬山顶砖木石建筑,雅号“津雅斋”。

已无人居住的“四层楼”,现成了危房

清濛桥承载几代人记忆,连桥孔都没了

途经清濛的古官道,如今只剩三四百米长的石板路了。

出生于1933年的村民王建安回忆,过去,官道上除了行人,还有赶马车的、推独轮车的,运送陶瓷货品。清濛人也会将自家种植的粮食、龙眼沿官道送到泉州市区贩卖。

张启欣说,那时,从“四层楼”到清濛桥这段官道两旁,店铺林立,有裁缝店、剃头店、豆干店、食杂店、灰窑店等,生活所需一应俱全,现在古道两边陈旧房舍尚且遗留漆黑斑驳的柜窗台呢。古官道上供行人遮风避雨的“草鞋亭”,提醒过路人低调谨慎的斜坡“惊慑坡”,还有贞节牌坊和明朝阮姓官员的“御赐祭葬牌”,作为孩子乐园的硕大石马石狗,现在统统没了踪影。

2013年,清濛古桥其中一个桥孔被土方掩埋(资料图)

逐渐消失的,还有当地的清濛桥。2013年8月6日,本报曾为清濛桥疾呼,因为道路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原因,清濛桥桥孔几乎被埋。据地方史考证,此桥自宋代以来是往来泉州市区与后厝街、磁灶、官桥的官道。明朝《八闽通志》记载,“清濛桥,在三十四都,宋淳化中建”。清乾隆版《泉州府志》提到“三十四都有五铺三十八乡,在城西南三里”。而在三十四都只有一个地名叫清濛。清濛桥在《闽书》、《晋江县志》等志书中亦有记载。

清濛桥承载着当地许多人儿时的回忆。2012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晋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中,没有清濛桥的名字。后来土方填到了清濛桥的桥孔,如今连桥孔的踪影也找不到了。

教员演员运动员,清濛“三员”今何在

新中国成立后清濛曾有“三员”很出名。王建安说,因为经济条件好,附近兴办教育缺教员,就会从清濛聘人任教,此乃一员。这里还出演员,土改期间宣传工作很重要,清濛人有的擅长表演,甚至影响了两代人。还有一员是运动员,跳远、射标枪、打篮球,清濛人都很擅长。当地曾有“晨光篮球队”、“清余篮球队”,小小篮球打破古老村庄的寂寞,在四里八乡很是轰动。

有故事的清濛村还有不少民谚俚语。比如“后头作、南畔睏、街顶吃”,说的是村子叫“后头”的角落番客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侨眷还要从事农事工作或谋求其他生存之道。而地处“南畔”和“街顶”的比较宽裕,日间闲暇时有许多人玩牌消遣。当然也有表现清濛番客日常安逸生活的俚语,比如“出门雨伞蕾,入门脚盘腿”等。

□征稿

出生、成长、求学、工作、遇见爱情、成家定居,人生的每一步,可能都烙上了一个崭新的地名。地名故事,用你的方式来讲述。本报《地名记忆 守望乡愁》栏目长期征稿,电子版稿件发送至邮箱1501629725@qq.com;口述、推荐请拨95060;手写版稿件(请在文末留下联系电话)平邮寄送至:泉州市泉秀街恒祥大厦16楼海峡都市报编辑部;微信联系请关注公众号“花巷”。(海都记者 吴月芳 田米 吕波 文/图)

乡愁听得见

扫码找花巷

混响室

300米障碍厂家

打滑开关